您的位置: 首页 > 健康科普 > 科普文章
【健康科普】秋季开学,这些传染病在学校容易发生!返校防控全攻略请查收→
发布时间:2025-08-27

  夏意渐消,秋凉渐起,新学期的铃声如期而至。校园里重新充满欢声笑语的同时,也因人员密集、接触频繁,成为秋季传染病的 “易感场所”。流感、诺如病毒感染、手足口病、水痘等传染病常在此季节高发,不仅影响师生身体健康,更可能干扰正常教学秩序。为此,我们特别整理这份《秋季校园传染病预防指南》,呼吁家校携手、师生同心,共同筑牢健康防线。

图片


图片

   想要科学预防,首先要了解常见传染病的 “真面目”。秋季校园中,以下几类疾病需重点警惕:

图片

一、几类疾病重点警惕

1.流行性感冒(流感):由流感病毒引起,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,传染性强、传播速度快。症状表现为突发高烧(39℃以上)、头痛、肌肉酸痛、乏力,部分伴随咳嗽、咽痛,病程通常 1-2 周,免疫力较弱的学生可能引发肺炎等并发症。

2.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:典型 “校园传染病”,常通过被污染的食物、水源或手接触传播,尤其在食堂、宿舍等集体场所易爆发。症状以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为主,部分伴随低烧,虽病程短(1-3 天),但呕吐物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扩散,需警惕交叉感染。

3.手足口病:多见于 5 岁以下低年级学生,由肠道病毒引起,通过唾液、疱疹液、粪便传播。症状为手、足、口、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,伴随低烧、口腔疼痛,多数可自愈,但少数重症病例可能累及神经系统,需及时就医。

4.水痘 & 流行性腮腺炎:均为病毒性传染病,水痘以全身出现斑疹、丘疹、疱疹为特征,腮腺炎则表现为腮腺非化脓性肿胀(脸颊肿大)、疼痛,两者均通过飞沫传播,且患病后需隔离至完全康复,避免传染他人。

图片

二、返校前准备

图片

(一)学生:做好 “个人健康第一责任人”

牢记 “洗手口诀”:饭前便后、接触公共物品(门把手、楼梯扶手)、咳嗽打喷嚏后,务必用 “七步洗手法”(内 - 外 - 夹 - 弓 - 大 - 立 - 腕)洗手,每次不少于 20 秒;若无流动水,可使用含酒精(75%)的免洗洗手液。

科学佩戴口罩:流感高发期、出现咽痛咳嗽症状时,或在人群密集的教室、食堂,主动佩戴医用外科口罩,口罩潮湿或污染后及时更换,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外侧。

保持 “安全距离”:课间活动不扎堆、不拥挤,与同学交谈时保持 1 米以上距离;避免共用毛巾、水杯、文具等个人物品,减少交叉感染风险。

增强 “免疫力底气”:每天保证 8-10 小时睡眠,不熬夜;课间多到室外活动,晒晒太阳、做做运动(如跳绳、跑步),增强体质;饮食不挑食,多吃蔬菜、水果,补充维生素,少吃生冷、油炸食物。

图片

(二)家长:当好 “健康防护员”


每日 “健康晨检”:送孩子上学前,仔细观察孩子状态:是否有发烧(体温≥37.3℃)、呕吐、皮疹、咽痛等症状,若出现异常,切勿送孩子到校,及时带其就医,并第一时间告知班主任,待痊愈后凭医院证明返校。

及时 “疫苗接种”: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!秋季开学前,对照 “疫苗接种本”,确认孩子是否完成流感疫苗、水痘疫苗、腮腺炎疫苗等接种,未完成的及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种(尤其流感疫苗,建议每年 9-10 月接种,保护期约 1 年)。

做好 “家庭防护”:保持家中通风,每天开窗 2-3 次,每次 30 分钟以上;孩子的衣物、书包、文具定期清洗消毒;若家人出现传染病症状,需与孩子隔离,避免交叉感染。


图片

   新学期,让我们家校携手、师生同心,把传染病预防融入日常,让健康陪伴每一位学子成长,共同打造安全、温馨、健康的校园环境!

图片

医院总机:0971-8457911(号码查询)
患者咨询:0971-8164858(工作日)
患者咨询:13997262605
投诉电话:0971-8457911-818(工作日)

西宁惠康中西医结石医院 版权所有
医院地址: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南山东路66号3号楼
青ICP备2024002765号-1